22679《内经博议》清·罗美著,杨杏林校注,中国中医药出版社
22694《内经运气病释》清·陆懋修著,周国琪李海峰校注,中国中医药出版社
《内经博议》是清代初期著名医家罗美所著,罗美,字澹生,号东逸,另有东美的别号,他出生于安徽新安(今安徽徽州),后来居住在江苏常熟虞山。罗美生活在康熙年间,具体生卒年份未知。他不仅精通经史,对百家学说有深入了解,还熟悉《周易》,并精通医学,特别是对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和《伤寒论》等医学典籍有深厚的研究。罗美晚年以医药救人,成为常熟地区的知名医生,除了《内经博议》,他还撰写了《古今名医方论》、《古今名医汇粹》和《内经挈领增删集注》等多部医学著作。
《内经博议》成书时间大致在康熙初年,因为书中没有明显的避讳现象,保留了诸如“福”、“临”、“玄”等字的原始写法。该书原稿并未刻印,现存均为抄本,其中南京图书馆藏有最早版本,即康熙年本,由著名藏书家孙从添收藏,并在其上留下题记和印章。不过,这个版本并不是完整的,缺少三篇文章。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上海图书馆也藏有该书的不同版本,其中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版本为乾隆年本,是近代名医裘吉生的藏书,而上海图书馆的版本虽有部分残缺,但也保留了一些其他版本缺失的内容。
《内经博议》不同于一般的注解书籍,它侧重于对《内经》理论的深刻理解和阐释,而非逐字逐句的解释。罗美基于自身的临床经验和对古代医学文献的广泛阅读,将复杂的医学理论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,同时融入个人的见解和经验,使得该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,内容丰富全面,易于理解。这种深入浅出的写作方式赢得了当时多位医学名家的好评。
该书最初分为六大部分:人道、脉法、针刺、病能、天道和述病,共计58篇文章。而乾隆年本在内容编排和文字上进行了修改,增加了附录,篇目总数达到60篇,且为了避讳,将“玄”字改成了“元”,例如“玄府”变成了“元府”。此外,乾隆年本还对文字进行了润色,提高了文本的可读性。
《内经博议》在医学界享有盛誉,它不仅展示了罗美对《内经》的独到见解,还体现了他对医学理论的深入思考和对临床实践的重视。该书涵盖了阴阳、脏腑、气血、经络、诊法、运气、病理和疾病等多个方面的理论,尤其在运气学说、脏腑养生、诊脉方法和疾病治疗原则等方面,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。例如,在讨论三焦功能时,罗美强调三焦在消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;在谈论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时,他提出“养心补肾”、“保肺宁心”等脏腑养生策略,这些观点至今仍对现代医学有参考价值。
《内经博议》自问世以来,虽然未正式刊印,但因其学术价值和临床实用性,被广泛传抄,影响深远。1936年,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收录了此书,使其流传更加广泛。新中国成立后,该书的铅印本开始在市场上流通,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。如今,《内经博议》已成为研究《内经》理论和清代医学史的重要资料,对于理解古代医学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价值。
22679《内经博议》清·罗美著,杨杏林校注,中国中医药出版社
22694《内经运气病释》清·陆懋修著,周国琪李海峰校注,中国中医药出版社